低温等离子技术在医学方面上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有一种是将低温等离子体应用到医学器械的消毒、提升生物材料表面的相容性处理等非临床性质的使用,如导尿管生物相容性提高、酶标板亲水性提升等,非临床性质的使用,几乎都会使用或借助到等离子清洗机的表面处理工艺;另有一种是将等离子体直接使用在临床性质的治liao上,例如使用等离子体灭杀微生物、治liao皮肤病等。上述的两种医学应用,被统称为等离子体医学,那么,今天我们就与大家介绍一下,这么实用的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医学上的几个发展阶段和演变过程。
1 低温等离子体应用在二十世纪中期的萌芽阶段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医学上的科学研究实际上可以上溯到上世纪初,曾在上世纪中期掀起了短时间的科学研究热潮。那时候的科学研究主要针对空气中放电产生的带电粒子,认为这些带电粒子在杀菌消毒、康复皮肤慢性溃疡、抑止癌细胞增殖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效果。但鉴于那时候对等离子体微观过程欠缺了解,对放电条件欠缺精细调节,且缺乏对被处理物特性的相互关系的认知,因而那时候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很差,正是因为知识储备和技术条件的基础薄弱,所以在那时候的相关科学研究一度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很难获得重要的提升。
2 低温等离子体在二十世纪末期的快速发展时期
等离子体医学研究在经历了数十载的沉寂期之后,在上世纪末再一次兴起。1996年美国Laroussi博士有关报道了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用于细菌灭活,自此相关科学研究的有关报道如雨后春笋,科学研究工作也从相对简单的体外消毒向活体实验,甚至临床应用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等离子体医学研究从探索逐渐迈向深入细致,进到了快速发展时期,低温等离子技术在医学上的科学研究和应用进到了新阶段。下图简单展现了现代等离子体医学快速发展时期中的一些重要事件。
低温等离子表面处理设备是一种经典的非临床使用的表面处理设备,常用以解决抗凝血、生物相容性、高分子聚合物表面亲水性、抗钙化及细胞吸附生长、抑zhi等关键技术的问题。普乐斯利用低温等离子表面处理技术积极配合客户开展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改性及表面膜合成研究,等离子表面处理测试过的样品超过56种,例如:心血管支架、人工晶体、三维细胞培养支架、导尿管、注射器、心脏补漏器、穿刺头、诊断测试条、微流体生物芯片、培养皿、96孔酶标板等。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医用低温等离子表面处理设备的详细内容或在设备使用中有疑问,欢迎点击普乐斯的在线客服进行咨询,或者直接拨打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816-9009,普乐斯恭候您的来电!